前陣子麥克看了米奇17號,發現電影是小說改編後便火速買了小說來看,發現電影與原著小說之間有非常大的差異,且讓麥克道來幾個差異較大的地方。
米奇少死了10次
首先是電影的名稱。其實他的原著小說是米奇7號,電影名稱卻是米奇17號,可見電影裡的米奇比小說多死了10次!雖然電影沒有特別描述為什麼多死了10次,但2位數的名稱確實讓米奇更有耗材的感覺,更加深了劇情中許多角色認為米奇可以隨意拋棄的概念,並凸顯消耗工米奇的白老鼠性質。
米奇沒有顯著的個性差異
在電影中,透過主角自述與米奇18號的演出我們得知每位米奇雖然擁有同樣的記憶,在個性上卻有明顯的差異,小說中則完全沒有提及。電影中的米奇17號膽小而怯弱,18號則兇猛且陰狠;小說中的米奇則給人愛吐槽但相對冷靜的印象,但對兩位米奇並沒有凸顯個人差異的描述。麥克個人認為在電影中提出個性差異是個較方便區分兩位角色的方法,看到兩位個性有差距且鮮明的複製人角色互動也讓電影有趣許多。
米奇沒有投資馬卡龍
在電影中,米奇因為跟提默一起投資馬卡龍餐飲造成欠債連連只能離開原本的星球,成為過街消耗工。小說中的米奇雖然也欠錢,卻是因為與朋友賭氣亂賭博造成的自食惡果。在小說中,欠債只是米奇成為消耗工的原因,電影卻加以延伸成為一條故事線,原本相對直線的故事變得更多元。
凱發現米奇重複之後立馬上報
在電影中,第二女主角凱對米奇相當積極,早在劇情前期就會找米奇搭話,發現米奇重複之後被娜夏攔住竟然還討論如何分配米奇們,後來還十分露骨的對米奇進攻。但在小說中,凱與米奇其實並不熟稔,是在一次任務之後受到米奇安慰才逐漸擦出火花。發現米奇重複這個橋段在小說中其實已經在故事相當後面的地方,凱在發現米奇重複後馬上就上報,兩個米奇馬上就被派去執行自殺式任務了。
指揮官馬歇爾沒有電影中惱人
在電影中,指揮官馬歇爾與其夫人的演出可說是非常之誇大,不但盲目、自傲,還缺乏常識與同理的能力。馬歇爾夫人也是很偏執的怪,想要把所有東西都拿來做醬料。但在小說中,馬歇爾夫人這個角色完全不存在,而馬歇爾雖然也是厭惡影印人與消耗工的繁殖主義者,在劇情中並沒有如此愚鈍,所作所為其實十分符合指揮官的身分與邏輯。
伏蟲一點也不可愛
電影初期雖然把伏蟲弄的有些恐怖,但後面就把伏蟲搞成可愛的外星狗狗一般,直到故事高潮處才再次顯現伏蟲的可懼之處。在小說中,人類對伏蟲並不了解,只覺得很恐怖而且會攻擊人類,一直到最後我們才知道更多有關於伏蟲的資訊。在電影中,伏蟲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但小說中的伏蟲卻是群體智慧的生物。在電影中,米奇靠著科學家製造的翻譯機與伏蟲溝通,小說中每個人類都有配備具有通訊功能的電子眼,而伏蟲則以從被殺掉的米奇身上獲得的電子眼與米奇進行通訊。
故事其實沒那麼複雜
在電影裡面我們不但要關心米奇17號跟18號吵架,還要看米奇跟他的快樂朋友如何在殖民地上被債主討債,還要看跟傻子般的馬歇爾與眾教眾如何耍白癡,最後還要看兩邊打仗跟娜夏成為總統,說實在非常忙碌。但在小說中,我們很明確的從米奇7號的視角看兩個複製人如何妥協並保守秘密,同時慢慢的等待各種事情在他們身邊發生,其中許多都屬於順其自然甚至是不可控的。直到最後米奇與伏蟲進行了第一次接觸,抓住機會哄騙人類方,成為了與伏蟲溝通的唯一橋樑,故事至此告一段落。
小說為系列作:電影可能有續集?
在電影的結尾,人類與伏蟲得以互相共存生活。而在小說中,人類與伏蟲才剛完成第一次接觸,而且米奇還偷偷藏了一顆超危險的炸彈。麥克一查,發現米奇7號竟然已經成為系列小說,續作Antimatter Blues延續米奇7號的劇情,探討米奇7號如何繼續活下去並解決超危險炸彈的危害。這代表若今後片商還想拍續作,仍然有材料可以參考。不過照米奇17號的票房來看,這部電影也是先有能力談回本再來談賺錢的類型。
小結:近期難得上大螢幕的科幻作品,可惜沒什麼新意
整體來說,米奇17號為了能夠在有限時間內更好的講述一個受歡迎的故事,以原作為基礎進行了大量改編,甚至連後面的劇情走向都完全不一樣。但麥克認為電影版對劇情的處理並無特不妥,只是可惜了小說中的殘酷與冰冷感沒有什麼機會在電影中呈現。看到性情完全不同的17號跟18號互動雖然非常好玩,但說實在我們早就在其他科幻電影看過,並沒什麼特別厲害的感覺。即使如此,米奇17號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娛樂性超高,麥克在電影院一度被逗得哈哈大笑,仍然十分值得推薦給大家。
留言
張貼留言